得胜鼓是哪里的民间艺术_得胜鼓是哪里的民间艺术品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得胜鼓是哪里的民间艺术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得胜鼓是哪里的民间艺术的话题吧。

1.潮州锣鼓是发展而来的?

2.河南省哪个县古城最好?

3.徽州的民俗风情

4.详细介绍下代表河南的独有特色

5.江西有哪些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胜鼓是哪里的民间艺术_得胜鼓是哪里的民间艺术品

潮州锣鼓是发展而来的?

       潮州锣鼓是我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流行于广东汕头一带。原是一种演奏弦诗乐为主的小型吹打,后来吸取戏曲音乐加工发展而成。

       唐宪宗时,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祭神文章中已有吹击管鼓的记述,说明那时已有鼓吹乐的存在。

       明宣德年间手抄演出剧本《刘希必金钗记》中有“三棒鼓”和“得胜鼓”的锣鼓字谱记录。嘉靖年间刊行的《荔镜记》“睇灯”场中,对潮州元宵佳节的描述有“鼓乐吹唱”、“满街锣鼓闹喧天”的词句。

       明清时期,潮州戏曲活动鼎盛,民间音乐也随之发展,锣鼓乐在舞台和民间已十分流行。每逢节日庆典,大锣鼓班便列队游行,穿街走巷,或集中广场台榭,进行演奏比赛,并成为潮州民间习俗。

河南省哪个县古城最好?

        潮州大锣鼓源于古中原文化。在唐代,有一种以打击乐为主的鼓吹乐,常在庙堂祭祀、迎神赛会或节日欢庆活动中使用。潮汕人的先祖从古中原南迁而来,带来了这种气势恢宏的广场艺术,并在宋代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潮州大锣鼓。

       唐宪宗时,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祭神文章中已有吹击管鼓的记述,说明那时已有鼓吹乐的存在。明宣德七年(1432)手抄演出剧本《刘希必金钗记》中有“三棒鼓”和“得胜鼓”的锣鼓字谱记录。嘉靖丙寅年(1566)刊行的《荔镜记》“睇灯”场中,对潮州元宵佳节的描述有“鼓乐吹唱”、“满街锣鼓闹喧天”的词句。明清时期,潮州戏曲活动鼎盛,汉族音乐也随之发展,锣鼓乐在舞台和民间已十分流行。每逢节日庆典,大锣鼓班便列队游行,穿街走巷,或集中广场台榭,进行演奏比赛,并成为潮州民间习俗。 1951年,邱猴尚、陈松等组成的大锣鼓队,赴广州参加欢迎苏联红旗歌舞团访问广州的演出活动。1952年,他们又到汉口参加中南地区的民间艺术会演,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艺术会演。由邱猴尚司鼓的《抛网捕鱼》获得优秀节目奖。

       1953年,潮乐艺人组成了潮州民间音乐研究组。1956年,又组建了潮州民间音乐团,使音乐艺术的发掘研究更进一步。整理出近二十套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锣鼓套,如《六国封相》、《三关》、《双咬鹅》等等。潮州民间音乐团多次参加市、地、省、全国的各级文艺会演,创新曲目《庆丰收》参加1956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届音乐周,荣获优秀节目奖,轰动京华;传统曲目《抛网捕鱼》是潮州大锣鼓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之一。

       1957年参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荣获金质奖章,为潮州音乐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995年,德国埃尔森大学教授卡尔·劳达格一行莅潮访问,市民间音乐团演出了潮州大锣鼓《关公过五关》,被德国教授称为东方交响乐。

       2000年,市民间音乐团锣鼓队在无锡市举行的中华鼓王大会中,获优秀表演奖,鼓师陈镇锡获中华鼓王称号。

       2004年1月24日,潮州大锣鼓作为中法文化年中国新年大巡游的压轴节目,穿过法国凯旋门前香榭丽舍大道,征服了巴黎观众。

       2010年9月16日,潮州大锣鼓参加中国·韩城“司马迁杯”首届全国锣鼓大赛荣获银鼓王奖。

徽州的民俗风情

        我想必然是“中原第一古镇”。它就是坐落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已有1900年的 历史 的赊店古镇

        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中国 历史 文化名镇”,"国家4A级文化 旅游 景区"。它甚至入选了2014年全国十大“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 旅游 名镇”,排名仅次于浙江乌镇。

名称 历史

        赊店镇由来已久。由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地赊酒旗起兵而得名,民间俗称赊店。汉以后属宛县,明清属南阳府。

        清时为河南省四大名镇(朱仙镇、回郭镇、荆紫关镇)之一。

        据清光绪三十年《南阳县志》载:“育水以东唐泌之间赊店亦豫南巨镇也,在城东北九十里。”清乾隆、嘉庆年间商业兴隆,繁荣异常。水运发达,南通荆楚,北达幽蓟,东连闽浙,西接雍凉,为中原、江南数省货物集散之商埠。

        乾隆二十年,建赊店巡检司、设营讯、把总署。鼎盛时期,镇内流动人口达十三万之众。

景点:九座城门

        赊店古镇极为气派,有两条河穿镇而过,据说清朝时赊店有2条古街道、36条胡同,南船北马,商铺林立,非常繁华。而且赊店古镇还按照皇家规格,建立九座城门,它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有九座城门的古镇。

景点:山陕会馆

        赊店古镇内的古建筑基本上都还保留着原有的面貌,其中最值得去参观的就是山陕会馆了,它被誉为“天下第一会馆”。其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是寓居此地的山陕二省商人集资兴建的同乡会馆。会馆里保存着众多的珍贵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局的专家称赞其“辉煌壮丽,天下第一”。

景点:广盛镖局

        古镇中还有被誉为“华中第一镖局”的广盛镖局,它建于1802年。听说当年广盛镖局的保镖范围遍及了大半个中国。《乔家大院》里面有个名叫戴二闾的人,就是它开创了这个镖局。镖局门前有一个醒目的“镖”字,里面是一个三进的大院落,设有会客厅、签押房、仓库、镖头居室、镖师居室、练武扬等。

景点:火神庙

        火神庙是为了纪念黄山而建造的,采用雕梁画栋的木质结构,尽管年代已经久远,龙飞凤舞、麒麟海马等动物形象依旧非常生动。参观火神庙,你一定会被它的精巧设计所震撼到,感慨古人的聪明智慧。

交通

        社旗县赊店镇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社旗县距二广高速G55、沪陕高速G40、南兰高速S83三大高速入口、南阳机场均在30分钟车程以内;S333、S239、S240三条省道贯穿县境,西邻焦枝铁路,南毗宁西铁路。距省会郑州220公里,距南阳40公里。

        县域内路网不断完善升级,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县乡公路交通网络。

著名特产

        赊店木板年画

        传承人陈景知,作品构图饱满而主次分明,线条密实且一丝不苟,颜色丰富而对比鲜明,均衡中力求变化,整个流程全都是沿用古法手工制作,从画墨线稿、贴版、站版、刻版到设套色、刻套色版、印刷,至少要十三四道工序。

        赊店酒文化

        在白酒的大家族中,赊店老酒是一名古老的成员。它始于夏,兴于汉,盛于明清,繁荣于现代,伴随着数千年华夏文明,走过了漫长的 历史 岁月。“赊店老酒,天长地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除此以外,赊店元青花、清青花等也是很有名。

        赊店陈氏木雕

        山陕会馆木雕艺术的重要传承,以高浮雕、深透雕为主要雕刻方法,浅刻雕饰细部,透雕深达五层,刀法极为细腻,雕刻图案的构思之巧妙、刀法之精湛,被中外专家推为典范。

        赊店大调曲

        唱腔、曲牌丰富多彩,声腔韵味典雅大方,细腻委婉,善于抒情,兼具浑厚、奔放、清晰、明快、活泼。

        赊店越调

        社旗越调剧团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剧种的代表剧团,2008年该团创演的新编 历史 剧《刘秀赊旗》获全市戏剧大赛新剧目大奖。

        如果有机会,可以来赊店古镇,看看那沉甸甸的古意古韵。

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名胜古迹众多,人口密集。 我个人觉得朱仙镇最好,不过其它在方也不错,朱仙镇它隶属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位于开封市西南部,距离开封市区22.5公里,镇域总面积70.26平方千米。

       

明清时期与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同为全国“四大名镇”,开封前两年去过了,去了包公祠、开封府、开封铁塔、博物馆,吃了些小吃,看了一下市容市貌就回中牟,感觉没体验好;倒是中牟住的宾馆叫大潘庄,对面有个潘安公园,里面有潘安墓和雕塑,了解潘公子的才俊和政绩,一生的过程,觉得他不仅仅长得帅,而且很有文采,且为官清廉、正直,但最后因为站错队被冤S,觉得可叹可悲!但有关他的美貌帅气、文采、为官“花知县”一县花,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传颂至今!

       

        潘安雕像

       

        潘安墓简介

       

        潘安墓碑

       

        潘安墓堆

       

文物古迹有

        1、启封故城遗址

        2、新石器时代早期灰坑遗址

        3、大石桥

        4、朱仙镇古战场

        5、岳飞点将台

        6、韩世忠墓

        7、孟昶墓

非遗文化

        朱仙镇木版年画

       

地域文化

        1、祥符调

        2、得胜鼓

        3、七式门

地方特产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

       

风景名胜

        1、启封故园

       

        主要景点有:启封楼、四面牌坊、验粮楼、潜龙桥、状元桥、博弈广场、魁星街、信义桥、下八行街等景点。

        2、岳飞庙

        岳飞庙位于朱仙镇岳

       

        3、清真寺

       

        4、博物馆

        这里还出了好多名人义士,有: 郑桓公、郑庄公、朱亥、关羽、岳飞 、孙膑、庞涓、郑道昭、刘秀、韩世忠、贾鲁、于谦、李自成、乾隆、纪晓岚、僧格林沁等 ,真是人杰地灵。

        从各方面来说,我觉得这个镇不错,以后去中牟出差,有空一定要去玩一下。

        河南省,古称中原,省会郑州,简称“豫”,与河北省相对应,河南省因 历史 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为 历史 文化大省, 历史 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下辖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其中,就睢县来说,人口超60万,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在 历史 上,秦置襄邑县,汉代誉称“锦绣襄邑”,宋置拱州,金置睢州,明朝正式设立睢县,该地区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之称。

        一、睢县古称襄邑、拱州、睢州,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之称。在地理位置上,睢县是商丘市下辖县,位于华北平原南端、豫东平原东部,西距省会郑州市160公里,东距京九、陇海两大铁路交汇处商丘市区60公里,东邻宁陵县,南接柘城县、太康县,西毗杞县,东西宽约33公里,南北长约41公里,总面积926平方公里。就睢县的 历史 来说,周公分封诸侯国,于滑邑(今河南睢县西北)建立姬姓滑国,爵位为伯爵。进入到春秋初期,滑国徙都于费(今河南偃师市西南)。之后,此地分属宋国、陈国,战国后期,今河南省睢县一带属三晋之一的魏国。

        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秦朝在该地区建县,因宋襄公陵在此所以得名襄邑县,属砀郡(郡治睢阳县)。西汉时,襄邑县改属兖州陈留郡。东汉时期,该地区仍属兖州陈留郡襄邑县。三国这一 历史 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睢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曹魏至西晋时,襄邑县属兖州陈留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等势力占据。南北朝时期,该地区一度属南朝宋,划归谯郡(郡治商丘市梁园区蒙县故城)。北魏时期,该地区依然设立了襄邑县,属徐州梁郡(今商丘)管辖。北齐时改属阳夏郡,后废除。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今睢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

        三、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再次设立襄邑县,属宋州。唐朝建立,襄邑县短暂属杞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襄邑县属宋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宋州为睢阳郡,仍以县属之。北宋建立后,襄邑县划归京畿路开封府;崇宁四年(1105年)升襄邑县为拱州,今睢县一带属之。金朝时期,因睢水泽被此地,改拱州保庆军名为睢州,襄邑县为州治所在地,属南京路。元朝建立后,睢州属河南行省汴梁路,今睢县一带随属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襄邑县省入睢州,睢州属北京开封府。洪武十年(1377年),降睢州为睢县。由此,就睢县这一建制,始于公元1377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 历史 了。

        四、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升为睢州,为直隶州。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睢州由直隶州降为散州。清朝取代明朝后,睢州属河南省归德府。到了1913年,由睢州降为睢县。1914年,睢县属开封道。1928年,睢县直属于河南省。1968年,睢县属商丘地区。1997年6月,设立地级商丘市,睢县属之至今。如今,睢县属河南省商丘市。截至2018年底,睢县总面积达92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67万人,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之称。对于睢县,你怎么看呢?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河南作为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 历史 ,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留下了众多 历史 名镇,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个。

        洛阳的洛邑古城,被誉为“中原渡口”,是华夏文明的代表,历经十三朝古都,其被喻为“文化圣城”。

        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住建部专家说:“这是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绝版古城”,据说其 历史 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安阳古城,也称彰德府城。宋景德三年,增筑安阳城周长19里。金代将安阳改为彰德府。明洪武元年,将安阳城改筑为彰德府城。

        南阳古城,是我国著名的古城之一,夏朝时代南阳曾作为夏朝的都城,西汉时南阳为天下五大都会之一,东汉时南阳曾作为陪都为中国第二大城市,汉末时期一跃为天下第一大城市。

        河南还有许多古镇,像四大古镇之一的朱仙镇,赊店古镇,神垕镇,荆紫关古镇等等,是河南悠久 历史 的杰出代表。

        老家河南,大美中原,欢迎你!

        商丘古城保存的比较完整,都是明代古城墙,不像很多地方都是新建的。

        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为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 旅游 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商丘古城已有四千多年 历史 ,现存地上的归德府城于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的 历史 。现存归德府城之下同时叠压着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时期修建的归德府城、北宋时期的陪都应天府南京城、隋唐时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汉时期的梁国国都睢阳城、周朝时期的宋国都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

        我查阅有关资料,整理如下,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1,“文化圣城”——罗依杜古城罗邑古城以洛阳的旧名闻名,代表华夏文明,经过13大古都,被称为“文化圣城”。

        2,“七朝古都”——安阳古城安阳古城,也叫张德家。宋庆德3年,扩建安阳市周边19里。金某把安阳改为常德部。明朝洪武元年,将安阳改建成常德浦城。张德福省面积约2.4平方公里,城市内以居住和商业为主,现有居民9万人。

        8 0年代以后,根据安阳城市计划改造了北街的北端,建立了惯性沙尘暴、钟楼、郭博士、许山里寺庙。常德古城建筑设计的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东门与西门错,东西两条街不是以鼓楼为中心的直线。第二,古城的街道分布和名字很有特点。这里是住宅区,被称为“弯”、“18车道”、“72胡同”。

        3,“绝版古城”——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绥阳区的商丘古城,就像玉东区的镶嵌珍珠一样。据说这座古城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甚至更古老。商丘古城的格局是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现有古城绝对没有的古城的典型。这也是商丘市古城目前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建筑专家说:“这是浮在水面上的绝版古城。

        4,“世界第一城”——南阳古城南阳古城是我国著名的古城之一,高成城为夏、州、秦利佐的建设,两汉时期的成剧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 历史 。夏朝时期南阳是夏朝的首都,西汉时期的南阳是世界五大大城市之一,东汉时期南阳作为中国第二大城市,迅速下降为汉末时代世界第一大城市。

        5,“中国四大名镇”——朱仙镇建于全国初,原名集善镇,其后因全国名词珠海的饮食镇和袋子而得名。唐宋以后,朱仙镇是水陆交通的要道和商业中心。明清时期,由于贾鲁河(古名孙家渡)的开通,朱仙镇河四面八方,也是省金钟仁彭的外埠,中原商业城。

        河南自古中原腹地,在唐宋时期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开封为九朝古都, 历史 悠久,文物众多。说到县城我认为淮阳最好,淮阳古称陈,第一个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建立张楚政权,立都之地,是河南有名的水城,县城被城湖环绕,夏天荷花满池,有龙舟经过,风景宜人。城闪有人祖伏羲之墓太昊陵,在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寻根祭祖之地!有女娲造人的泥泥狗送给小孩子的玩具,各种泥制玩具惟妙惟肖。淮阳 历史 悠久,有困过孔子的范丹,老子讲道的老君台。在古代中国,文化斐然。

        河南省因 历史 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描述为人牵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七朝古都”——安阳古城

        安阳古城,也称彰德府城。宋景德三年,增筑安阳城周长19里。金代将安阳改为彰德府。明洪武元年,将安阳城改筑为彰德府城。

        彰德府城面积约2.4平方公里,城内以居住和商业为主,现有居民9万人。8 0年代以来,依据安阳名城规划,改建了北大街北段,修建了府城隍庙、钟楼、郭朴祠和许三礼祠。

        总观彰德古城的构建设计,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东门与西门相错,东西两条大街并非以鼓楼为中心建在一条直线上。二是古城街巷分布和名称极有特点。这里主要街衢,号称“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

        绝版古城”——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豫东大地上。据说,这座古城可以上溯到四千年前,甚至更加久远。商丘古城的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现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住建部专家说:“这是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绝版古城”。商丘古城是一座被保留非常完善的一座古城之一了,有时间的朋友们不妨去商丘观赏一下古城的美丽。因为知名度并不高,所以,只有极少部分的人知道商丘古城以及当地人所知道。很适合那些,想去观赏古城却有怕人多的朋友们,很值得一去哦。

        浚县古城

        是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 境内有名胜古迹300多处,大部分位于古城内,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1处10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11项、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5处,优秀 历史 建筑单体及院落44项,重要城市 历史 环境要素及遗迹、遗存13项。浚县不仅是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还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泥玩、石雕石刻、工艺制镜、泥咕咕、浚县庙会、浚县社火等都拥有悠久 历史 ,文化源远流长,就拿石刻为例,浚县的能工巧匠曾参加过北京十三陵、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中山陵等多处著名建筑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天下第一城”——南阳古城

        南阳古城,是我国著名的古城之一,又古宛城/建国前的南阳城。古宛城为夏,周、秦历朝兴建,两汉时代盛极一时,距今有4000年以上的 历史 。夏朝时代南阳曾作为夏朝的都城,西汉时南阳为天下五大都会之一,东汉时南阳曾作为陪都为中国第二大城市,汉末时期一跃为天下第一大城市。

详细介绍下代表河南的独有特色

        徽州方言又称徽语, 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徽州方言是广义上的吴语,可属吴语徽严片。

       它是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安徽省南部的旧徽州府(包括今黄山市的屯溪区、休宁县、黟县、祁门县、歙县、徽州区、黄山区(仅限南部汤口镇、谭家桥镇)和绩溪县、以及婺源县),浙江省西北部的旧严州府(包括今淳安、遂安、建德,但不包括乾潭镇、钦堂乡、大慈岩镇吴语区)和江西省北部的旧饶州府(德兴县、浮梁县)等地的方言。徽语是通行于徽州歙县、绩溪、旌德、屯溪、休宁、黟县、祁门、宁国(限于南部洪门乡等地)、东至(限于东南郎木塔一带)、石台(限于占大区)等市县的话。

       徽语分类

       绩歙片徽语(歙县话、绩溪话等)

       旌占片徽语(旌德西乡话、占大话等)

       休黟片徽语(屯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等)

       祁婺片徽语(祁门话、婺源话等;以及含浮梁、德兴)

       严州片徽语(浙江省内原严州府辖地之徽语,含建德话、淳安话、遂安话等)

       徽语特点

       徽语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语法规则和发音。其特点是轻柔舒缓、抑扬顿挫。自古以来,由于徽州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各个区县的人交流有限,发音无法统一。皖南徽语的发音可谓千差万别。即使是在一个县内,人们往往都无法用各自的徽语正常沟通。

       徽州方言跟吴语方言有一些联系,而徽州区域内各县的方言又互有差异。明嘉靖《徽州府志》载:“六邑之语不能相通,非若吴人,其方言大抵相类也。”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这是造成“隔山”土话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加上徽州处于皖、浙、赣三省边境,各种方言土语易于渗透,尤其是徽商往来的频繁,给徽州方言的形成带来了复杂的影响。但毕竟徽州方言是单一体系的方言整体,无论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共同的特点。语音上,大多数具有尖音;鼻音声母g,跟k、x为伍,同是标准的舌根音;没有“日[z]”母而有“[n]”母;n化韵严重,如休宁话“猫”读成“民”;祁门话“猫”读成“棉”;黟县话“猫”读成“命”,这种带n尾的词,在性质功能方面类似普通话的儿化词,所不同的是非卷舌音;徽州方言有入声,除休宁话外,不分阴入和阳入,入声近似吴语的喉塞声,但又不是真喉塞声。徽州方言有不少独特的方言词,但各县有异,来源不一。一些词语至今仍沿用古义,如“先”即“先生”义;“种种”为“短而乱的胡须”;“造化”为“幸运”之义等。徽州方言有某些独特的具有语法作用的语素,其中表示复数的有“人”、“大家”。有的具有结构上的组合作用,表示某方面的人,如“仂”。有的表示领属关系,如“个”。有些独特的介(动)词,义项多,但在句中不模糊。如“帝”有“到”、“在”、“被”、“把”等义,在句中如何用一目了然。表示动作重复,除了在谓语前面加副词“再”作状语,有时还在句尾附加“添”来表示,如:“再吃一碗添”。

       历史上的徽州辖属六县,徽州方言实际上是指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婺源话。至于解放后曾划归徽州地区的旌德县、太平县、石台县,其语多属下江官话,一般也不列入徽州方言。由于历史上歙县长期为州治、郡治,统辖休宁、绩溪等地,所谓徽州方言当以歙县话为代表。可是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外地人纷纷迁入屯溪,于是屯溪人口激增,曾有“小上海”之称。解放后屯溪又长期为地区所在地,一定程度上屯溪话亦可是徽州方言的代表。 傩戏(拼音:nuó xì),也称为傩舞,是我国长江流域流行的一种传统舞蹈,舞者戴着各种质朴而夸张的面具,带有鲜明的巫术色彩,最早是一种祈福和祷告的仪式。在《论语》、《古今事类全书》和《后汉书礼仪志》等书籍中均有记载。2006年5月20日,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是傩文化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汉代就开始有“方相舞”和“十二神舞”的名称,尤以婺源傩舞、祁门傩舞最为著名。

       婺源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历史悠久,节目众多,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史研究的活化石,深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注目。傩舞在婺源段莘乡庆源村、秋口乡长径村和李坑村一带颇为盛行。

       傩舞的面具有四五十种,一般为木雕,脸谱生动,忠奸贤愚、喜怒哀乐都是表现的主题。傩舞的传统节目有《开天辟地》、《刘海戏金蟾》、《双猴捉虱》、《后羿射日》、《张飞祭枪》、《判官醉酒》、《猴王降耗子精》等数十个,舞蹈动作粗犷而朴实。婺源傩舞节目有一百多个、傩面两百多个。现存秋口镇长径村驱傩神班有演员19人,面具三十余个,其中有4个原始木雕面具,可演节目24个。表演非常古朴、粗犷、夸张、简练。如《开天辟地》,舞者头挂盘古氏面具,手持大斧,四面砍劈,表现出开创乾坤的盘古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判官醉洒》表现判官与小鬼嬉耍斗酒的酩酊醉态,人物性格鲜明,饶有生活情趣。《舞花》则是一组大型舞剧,表现秦二世胡亥篡夺皇位的历史故事,气势磅礴。  明末清初之际,在徽州区域的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善用笔墨,貌写家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画论上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在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因为这群画家的地缘关系、人生信念与画风都具有同一性质,所以时人称他们为“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成员众多,力量雄厚。画艺可观者近80人,其中卓然自成一家者约有20人,分为四个层面:先驱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画派领袖僧渐江;鼎盛期主要成员方式玉、王瘭素、吴山涛、程邃、汪家珍、戴本孝、吴龙、顺田生、程正揆、郑旼、汪之瑞、孙逸、查士标、汪洪度、雪庄;现代后继者黄宾虹。 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徽派版画源于刻书,起于南宋,盛于明中叶,至清初渐衰微。明万历年间徽州版画最盛,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为徽派版画鼎盛时期。它由兴起、鼎盛、创新、传播,逐渐形成完整的徽派版画体系。

       上世纪30年代至上世纪80年代是“新徽派版画”诞生、发展的准备期。这批****当属赖少其、郑震、师松龄先生,到80年代中期以后,安徽新徽派版画的创作进入到多元期,一批年轻的版画家脱颖而出,其中以张国琳为代表的新一代版画家沿着老一辈版画家开创的“新徽派”的道路勇往直前。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名。“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做米馃,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古徽州称为“龙抬头”。大约是因进入仲夏时节,雨水渐多,可以听到雷声了,所以有这种说法。在农村,这一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清闲过一天。绩溪县的规矩,这一天还有包扎一升糯米一个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为百花生日,故又称“花朝节”,这一天,文人陈设百花,举行文昌会,比赛诗文。

       重阳庙会:绩溪近郊的临溪镇传统庙会。前后举办3天,农历九月初九日为正日。四乡八镇的善男信女成群结队赶来朝拜周王菩萨,搭台唱戏,从日落到日出,通宵达旦,煞是热闹。建国后,庙会成为地道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交易会。 徽州旧时各生产行业,如做农、从意、经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规习俗。农村要祭“五谷神”,祈求庄稼兴旺;天旱常兴“求雨”,素食斋戒,做道场祭拜龙女菩萨;耕牛转让时,买主要带牛绳将旧牛绳换下,叫做“断索”,表示买卖双方均不得反悔。砖工建房上门枋时,要宰杀公鸡,将鸡血淋门口,叫做“祭门神”,并口念祭词“鸡血淋到东,恭贺东家添儿孙;鸡血淋到西,恭贺东家多添丁。”众人互相呼应,以求吉利。木工供奉“鲁班师傅”,最忌讳清晨有人坐其工具凳,意为坐冷板凳,即无生意可做。商店家设“财神座”,常年供奉“大元帅”,以求生意兴隆、赚钱发财等等。

       接财神:徽州以农历五月五为财神日,工商业者多在这天接财神。

       开张礼:徽州新店开张这天,要在店门口披红结彩,挂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还奏乐,以示庆祝。 徽州婚嫁:旧时,徽州婚嫁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说媒者一般为年长女性,称“媒婆”。行聘俗称“送担”,女方接礼后当天回礼,婚事即定。定亲后,由男方选定结緍日期通知女方,称“请期”。请期后搬行嫁。迎亲当天,由姑妈或舅妈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谓之“开脸”,亦称“拉面”。接着便是迎亲、拜堂、闹洞房。婚后第三天,新郞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谓之“回门”。此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纳妾、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20世纪50年代后,父母包办婚姻逐渐被自由恋爱代替,婚事简办。80年代后,有采取旅游结緍和集体婚礼形式的 。

       上九庙会:农历正月初九日为唐朝忠烈张巡和许远殉难日,徽州区岩寺镇每年于此日举行庙会纪念,俗称“上九会”。会期三天,初八日开始,初十日结束。庙会期间,举行游神、祭神活动,搭台唱戏,各地商贩亦前来赶会,摆设摊点,各种农副土特产品和农具、日用百货应有尽有。现“上九会”已失去原来纪念张巡、许远的意义,取消了游神活动,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

       抛绣球:黟县西递村举办的一项民俗旅游活动。该村的清代民居“大夫第” ,在临街的一面,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绣楼”。这本是原房主、朝列大夫胡文照给夫人、**们歇凉观景用的。如今人们把它作为抛彩球的绣楼,则别有一番情趣 。

       目莲戏: 徽州一古老剧种,流传于黄山市各地及邻县,尤其盛行于祁门、石台一带。该戏剧本<目莲救母劝善戏文>,为明代祁门人郑之珍编撰而成,分上、中、下三卷(100折),故事主要写傅相之妻刘青提,亵渎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卜救母心切,遍历地狱十殿,终于母子团圆。旧时每逢夏历闰月之年,徽州民间多演此戏,以求驱邪避灾。 抬阁是流行于休宁、屯溪的一种民间游艺,又称“抬角”。抬阁共分上、中、下三层,将俊俏儿童装扮成一出出戏剧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层抬阁上,底盘由四至八名彪形大汉抬着。抬阁的四周用纸扎成龙、凤、鹤、祥云、水花等彩灯,巡游时彩灯内点燃蜡烛,映照着服装鲜艳的儿童,远远望去,酷似天仙下凡。

       叠罗汉:流行于歙县叶村的一种民间游艺。表演时演员下穿红彩裤,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绘有脸谱。演员均为男性,表演浑朴粗犷。演出前要举行祭台仪式,焚纸烧香、罗汉扫堂,然后众演员相继登台或在广场上表演。演员不说不唱,在大鼓敲击的简单节奏下,分别表演童子拜观音、斜角旗、仙人桥、石猴出山、六柱牌坊、凉心水阁、水帘洞、刘海戏金蟾等造型 。

       仗鼓舞:流行于休宁五城、榆村和屯溪黎阳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又名“得胜鼓”。传说是为了纪念唐代大将张巡、许远抗击安禄崇山叛军得胜,而击鼓欢庆。此舞由数十人表演,击鼓者打扮成武士,短打紧身,十字披红,颈挎仗鼓(扁圆形皮鼓),右手紧握短而粗的鼓槌,左手持健铃,随着行进步伐击发出清脆的响声。队列前面有一对大红灯笼,一人持纛,上书“得胜鼓”三字,后随一队蜈蚣旗幡 。

       跳钟馗: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流行于徽州区岩寺镇、歙县朱家村一带。据说明万历年间就有此习俗。每年端午节,这些地区都要“嬉钟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后来发展到由人扮演钟馗,在村中巡游嬉耍。歙县郑村镇的堨田村,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这项活动,煞是热闹。

江西有哪些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重要的古文化遗址

        1、南召猿人 :发现于河南南阳南召县的古猿人化石,证明在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河南就有人类居住。

        2、许昌人 :距今约1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于2007年在河南许昌被发现。它的发现,通过与其它遗址配合,为中国人不是起源于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3、贾湖遗址: 距今约9000年左右,位于河南舞阳,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类似文字的契刻符号等几项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轰动世界,被认为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个门槛”。

        4、裴李岗文化 :距今约8000年左右,因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5、太昊陵: 距今约7000年,位于河南周口淮阳县,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华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于春秋,扩建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1次御祭。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也是神农氏定都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是华夏族和东夷族共同的圣地。

        6、仰韶文化 :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因发现于河南三门峡仰韶村而得名。这是同时期影响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发掘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端。

        7、黄帝故里: 河南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第一大典,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8、二里头文化: 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而得名,被学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

        9、郑州商城: 位于今天郑州市区,是商朝早期比较重要的都城。这是郑州成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阳殷墟: 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堪称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要在安阳建设世界上唯一的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

        11、白马寺: 位于洛阳,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12、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它既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龙门石窟产物。尤其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它那“东方的微笑”将神性与人性、阳刚与阴柔很好地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龙门石窟也因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3、少林寺: 位于登封,是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佛教传入中国后,少林僧人将它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融合,创立了禅宗。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它迅速地传向全国各地及周边的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对中国历史以及日本的花道、茶道、柔道、武士道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林武术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僧人在交流中汲取天下武术之大成,总结出了少林拳、少林棍、易筋经、铁布衫等700多种武术绝技,并对其它武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仅从少林拳派生出的拳术就有四五十种。少林的积极入世使它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在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和明等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少少林寺林也因承担社会责任而成为“天下第一名刹”,少林武术也因此广播四方并在实战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少林的与时俱进、开放和积极入世,使它一直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在历经磨难后的今天,禅宗和少林武术依然生机无限。今天的少林僧人又将互联网、营销学等现代文化融入少林文化,使少林迅速走向世界。少林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典范,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华文化的代名词。

        14、中岳庙:位于嵩山,是五岳名山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共有古建筑514间。中岳庙始建于秦,后来,汉武帝、武则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宫对其进行扩建。现存的中岳庙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宫所建,因酷似故宫,故有“深山故宫”之称。五岳名山为道教所封,而中岳庙是五岳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筑,所以中岳庙被认为是嵩山地位的象征。

        15、嵩阳书院: 位于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范仲淹、程颐、程颢、司马光等大儒曾在这里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一部分就是在这里写的。这里在洛阳附近,二程在这一带将儒释道三者相融合,初步创立了以后影响中国800年的理学。

        16、应天书院:位于商丘(北宋时称应天府)睢阳区,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学子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说的就是应天书院。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求学于此,在商丘落户,并担任应天书院掌学主教。

        17、登封观星台: 位于登封,建于元代,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学遗址。大天文学家郭守敬在这里取得了领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学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时历”被中国、朝鲜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今天,我们国家正以此为依托,在这里建设“中国天文博物院”,以集中展示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18、红旗渠: 位于河南安阳,是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了修建这条渠,10万人在崇山峻岭中的悬崖峭壁上辛辛苦苦地整整干了10年。他们没有钱、没有粮食、没有技术、又不受政策支持,却靠着顽强的毅力削平了1250座山头,修建了上百座引桥,凿通了上百座隧道,最终将生命的河水引入到了干涸的土地。红旗渠的总渠长超过4000公里,其土石方可以从哈尔滨到广州修一条宽2米高3米的石墙!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

        (二)定都在河南的朝代

        1、伏羲氏: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定都和长眠于河南周口的淮阳。

        2、神农氏 : 神农氏是另一位重要的古代帝王,他也定都在淮阳。

        3、轩辕氏 : 轩辕氏即黄帝,位居五帝之首,他出生、创业和定都于新郑。

        4、夏 :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曾多次迁都,主要国都有三个:洛阳偃师二里头,阳城(今郑州登封,也在洛阳附近),阳翟(今许昌禹州)。

        5、商 : 商朝曾多次迁都,比较重要的有三个:洛阳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和朝歌(在鹤壁淇县)。

        6、西周: 西周的国都有两个,一个是镐京(在今陕西),另一个是洛阳。

        7、东周 : 东周定都洛邑(今洛阳),持续时间达数百年。

        8、西汉: 西汉的主要国都是长安(今西安),但早期也曾短期定都洛阳。

        9、东汉: 东汉定都洛阳。东汉末年董卓把汉献帝挟持到长安几年。

        10、曹魏: 曹魏早期定都许昌,后来曹丕定都洛阳。

        11、西晋: 西晋定都洛阳。西晋末年皇帝被挟持到长安几年。

        12、北魏: 北魏早期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来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3、隋 : 隋文帝定都长安,隋炀帝迁都洛阳。

        14、唐: 唐的主要国都是长安,洛阳为东都。晚唐时朱温把唐朝皇帝挟持到洛阳几年。

        15、武周: 武则天篡夺李唐王位,建立武周,定都洛阳,称洛阳为神都洛阳。

        15、后梁: 后梁定都开封,后迁洛阳。

        16、后唐: 后唐定都洛阳。

        17、后晋: 后晋定都开封,曾短期都洛阳。

        18、后汉: 后汉定都开封。

        19、后周: 后周定都开封。

        20、北宋: 北宋定都开封。

        21、金 : 金曾定都北京,晚期迁都开封20年,直到灭亡。

        (三)河南与“中国”的得名

        河南不仅被称为“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和“中土”。今天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历史上最早的“中国”却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一带,这是史学界的共识。

        “中国”一词,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3000多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在洛阳附近)用土圭测度日影(今登封嵩山有周公测影台遗址),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并在附近营建了成周洛邑。洛阳也因此被历代文人认为“居天下之中”。

        大量的文献也可以证明“中国”一词源于河南。“中国”一词,曾见于.《诗经·民劳》中:“中国,京师也”,而当时的“京师”正是东周国都洛邑(今洛阳)。另见于《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也见于《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另由出土文物来看,“中国”一词,最早见于1965年陕西省宝鸡县所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其文曰:“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 文王,肆文王受兹因(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ㄨ民。”可以看出,这里的“中国”,即指周王朝疆域的中心地区,即成周,也即今洛阳一带。 《史记?刘敬传》说:“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雒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因雒邑成周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土”或“土中”,这应该也是后来河南地区被称“中州”和“中原”的原因。

        事实上,中国一词,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今天河南一带)。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

        由于河南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而且数千年都是这片广阔土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中国”一词渐渐成了正统国家的代称。历史上无论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失掉中原的汉族政权,都自称“中国”而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编辑本段]八、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历时近20年才完成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原文化大典》共55卷,两米多厚。限于篇幅,下面仅从中原文化的简易读本-----《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书中选取部分内容,简要介绍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一)神龙文化

        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河南是龙的故乡。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是因此而来。从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河南发现的龙文物不但历史久远,而且最为正宗。濮阳蚌龙距今6400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在“华夏第一都”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等等。这些龙文化的遗存从夏、商、周到汉唐、明清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源头,在形态上可以说都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形象的祖先。从中原大地产生并完善的龙形象,目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汉字文化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甲骨文等国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汉文字学巨著;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这里。

        (三)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姓氏总数的38%,其所包含的人口则占到了今天汉族总人口的84.9%以上;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与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来,河南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到河南、朝觐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热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四)农耕文化

        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有关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盘棒,成为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大家知道,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作网”,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战国时期,由河南人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极大地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随着民族的融合特别是中原人的南迁,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理念传播到南方,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河南密切相关。

        (五)商业文化

        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学界、史学界的共识。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有比较自觉的商业意识,产生了中华商业文化的许多第一。商代的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也就是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第一个儒商孔老夫子的高足子贡,是河南浚县人,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第一个热心公益事业而被后人称为商圣的范蠡,是南阳人,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之后,悄然引退,把才能用于经商。第一个爱国商人是新郑人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了秦师入侵,以自己的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此外,中原还产生了中国商业的许多第一。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时期的洛阳,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保护商人利益的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以“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商丘,第一个有战略思路的产业商人为东周时洛阳人白圭,第一个商业理论家是今商丘人计然,最早的商家诉讼条例发生在春秋时的郑国即今郑州,第一个重商理论的倡导者为西汉洛阳人桑弘羊,唐代洛阳城内的管理市场的“三市之长”是最早的“市长”。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就是北宋时的汴京(今开封),当时人口达到150多万,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写照,而欧洲最古老、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伦敦当时只有5万人。清代巩义的康百万家族,更是写下了“富过十二代、历经400年而不败”的商业神话。由此可见,中原商业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六)思想文化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河南淮阳一带演八卦,后来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在河南安阳羑里城监狱里写成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易经》。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教化人伦。诸子百家大多是河南人,而且活动区域主要在河南。道家的老子和庄子都是河南人,他们分别在河南写成了影响深远的《道德经》和《庄子》。孔子是儒学的开山人物,虽然出生在山东,但太极八卦祖籍河南商丘,而且孔子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域在中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商鞅和申不害,都是河南人。此外,墨家的墨子、纵横家的苏秦和张仪、兵家的吴起以及杂家的吕不韦,也都是河南人。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原,以河南为中心向全国传播,并迅速成为有重要影响的思想流派,最终与儒家和道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内核。东汉王充在洛阳写成的《论衡》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巨著。南北朝时河南人范缜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少林僧人将儒、释、道三者相融合,创立了影响深远的禅宗。洛阳人程颢、程颐开创的宋代理学,又把儒学推向一个新的思想高峰,成为宋元明清以来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总的来看,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不仅隐含着“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七)科技文化

        中原科技文化比较发达,具有内容的广博性、发明创造的实用性、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等特点。如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其冶铸技术和工艺不仅达到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水平,就连现代人也叹为观止。三门峡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铜柄铁剑,为目前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被誉为“华夏第一剑”。郑州发现的汉代冶铁高炉,为世界上最早的椭圆形高炉。东汉河南人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技术,较欧洲早1000余年。陶器、瓷器最早也出现在河南。“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驰名中外,钧瓷色彩缤纷,汝瓷古朴典雅,不仅都代表了历史上瓷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且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常言道,“家有财产万千,不如钧瓷一件”,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被誉为“科圣”的东汉太史令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年;创立的“浑天说”,比同时代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宇宙理论”先进得多。唐代河南人僧一行,不仅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而且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恒星自行”的观点,他与同行们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线实测活动,因此而成为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在中原孕育而发明的。

        (八)中医文化

        中原医学文化以整体的治疗思想,多角度观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疗技术,和谐的用药手段而著称于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黄帝被后人公认为中医药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编著的《黄帝内经》至今仍是中医学工作者必读的指导性医学著作。东汉南阳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中医经典专著,被誉为“中国医方之祖”。洛阳龙门石窟的“药方洞”,保留有北齐时期完整的中医药方118个,治疗的病种达37个。这些药方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北宋都城开封设有“尚医局”、“御药院”、“药密库”、“太医局”、“翰林医宫院”等机构,设置之全在当时首屈一指。在“医宫院”放置的制作精细的“针灸铜人”,成为世界针灸医学发祥地的象征。可以说,中医药文化起源并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

        (九)诗文文化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鲁迅说过,在秦代可称之为作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汉魏时期,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洛阳贾谊开骚体赋之先河,张衡《二京赋》则为汉大赋之极品,贾谊、晁错将西汉政论推向巅峰。汉魏时期的“建安七子”中的阮瑀、应玚都是河南人。左思的《三都赋》名动天下,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宋词的故乡在开封,“梁园文学”的主阵地在商丘,都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东晋以后,河南大族南迁,以谢灵运的山水诗、江淹的抒情赋为代表的中原文人作品,推动了江南文学的繁荣。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中,河南有其二。“诗圣”杜甫是河南巩义人,他以沉郁顿挫的笔锋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其诗歌被赞为“诗史”;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人白居易是河南新郑人,他创作的《长恨歌》、《琵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篇。“文起八代之衰”的孟州人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达到了中国散文的高峰。岑参、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等河南人,也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跻身于著名诗人之列。

        (十)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形象地少林功夫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帮助戚继光抗倭立功的光辉业绩,使少林寺遐迩闻名,成为中华武术的荟萃之所、流播之处、发扬光大之地,使“少林”成为中国武术的品牌,也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为主旨,已推广到五大洲,成为上亿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语江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弋阳腔、傩文化、瓷文化、客家文化等在全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的转变,主要靠口传心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那么江西省如今还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下面本文据相关部分的数据整理了江西省主要的国家级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传统文学传统文学定义: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说,狭义上指区别于网络文学这一方块而言的文学体裁与样式;广义上说,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之内,相对于新的文学流行方式而说,过去流行的文学方式就是传统文学。江西主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学代表性项目有:吉水县的《解缙故事》。传统音乐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江西主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代表性项目有兴国山歌、于都唢呐公婆吹、万载得胜鼓、武宁打鼓歌、九江山歌、花镲锣鼓、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传统舞蹈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记录中华民族舞蹈发展轨迹的文物图像和文字,连绵不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陶盆的出土,向世人展示了原始舞蹈整齐的队势及其群体性、自娱性的特点。江西主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代表性项目有:南丰傩舞、乐安傩舞、婺源傩舞、永新盾牌舞、丰城岳家狮、鲤鱼灯、古陂_狮、犁狮、宜黄禾杠舞、黎川舞白狮。传统戏剧传统戏剧指的是中国各地域各民族人民创造的传统戏曲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武术等元素,讲究唱念做打,具有很强的程式性和技术性。江西主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代表性项目有赣南采茶戏、宜黄戏、广昌孟戏、弋阳腔、婺源徽剧、青阳腔、万载开口傩、赣剧、西河戏、高安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德安潘公戏、东河戏、永修丫丫戏、江西目连戏。曲艺曲艺是中国民族民间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的演化发展而成的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本质特征是口头语言进行的说唱表演。它具有民间性、通俗性、一人多角、化出化入、说唱为主、简便易演等特点。江西主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代表性项目有萍乡春锣、客家古文、永新小鼓。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它包括传统武术、传统竞技、传统体育、游艺、杂技、魔术、马戏、乔装戏、滑稽等,具有深厚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江西主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代表性项目有井冈山全堂狮灯。传统美术传统美术是广大民众创造的各种视觉造型艺术,大体上可分为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工艺、民间建筑四大类,包括广泛流传于各民族、各地域的剪纸、年画、泥人、泥塑、刺绣、编织、风筝、玩具、民居建筑装饰等。江西主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统美术项目有萍乡湘东傩面具、婺源三雕、南昌瓷板画、瑞昌剪纸、瑞昌竹编、湖口草龙、新干剪纸、东固传统造像、莲花打锡、夏布绣。传统技艺传统技艺指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手工业技术与工艺。包括工具和机械制作;农畜产品加工;烧造;织染缝纫;金属工艺;编织扎制;髹漆;造纸、印刷和装帧;制盐、制笔、制墨、颜料制备、火药制备、烟花爆竹制作等其他各类工艺。江西主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统技艺项目有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婺源歙砚制作技艺、金星砚制作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萍乡烟花爆竹制作技艺、万载夏布制作技艺、万载花炮制作技艺、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古戏台营造技艺、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传统医药传统医药主要指中医中药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药学,它属于传统民间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科学认识价值和实践价值。江西主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代表性项目有樟树中药炮制技艺。民俗民俗是指流行于民间的风俗习惯,他蕴藏于民众生活之中,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民俗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有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知识、民间信仰等。江西主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民俗项目有全丰花灯、石城灯会、樟树药俗、上坂关公灯、西山万寿宫庙会、稻作习俗、赣南客家匾额习俗。江西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序号名称所在地/隶属所属类别遗产项目编号剪纸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传统美术世界非遗,Ⅶ-16(国家级)昆曲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传统戏剧世界非遗,Ⅳ-1(国家级)瓷板画江西省传统美术Ⅶ-89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江西省传统技艺Ⅷ-7狮舞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河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传统舞蹈Ⅲ-5傩戏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传统戏剧Ⅳ-89草编河北省,上海市,江西省,山东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统美术Ⅶ-54中秋节(传统节日)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香港传统民俗Ⅹ-5木雕北京市,山西省,上海市,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海南省,云南省,澳门,重庆市,西藏自治区传统美术Ⅶ-58竹编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传统美术Ⅶ-51中药炮制技艺吉林省,浙江省,江西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广东省,甘肃省传统医药Ⅸ-3元宵节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辽宁省,湖北省,黑龙江省,贵州省传统民俗Ⅹ-71唢呐艺术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黑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传统音乐Ⅱ-37绿茶制作技艺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贵州省,四川省传统技艺Ⅷ-148庙会北京市,山西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陕西省,青海省,辽宁省传统民俗Ⅹ-84砚台制作技艺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江西省,贵州省,北京市传统技艺Ⅷ-133毛笔制作技艺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传统技艺Ⅷ-200锣鼓艺术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上海市,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重庆市,陕西省,山东省传统音乐Ⅱ-123漆器髹饰技艺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重庆市传统技艺Ⅷ-127夏布织造技艺江西省,重庆市传统技艺Ⅷ-102徽州三雕安徽省,江西省传统美术Ⅶ-37弋阳腔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传统戏剧Ⅳ-5萍乡湘东傩面具江西省传统美术Ⅶ-45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福建省,江西省传统技艺Ⅷ-28傩舞山西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甘肃省传统舞蹈Ⅲ-7抬阁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南省,广东省,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江西省传统民俗Ⅹ-87全丰花灯江西省传统民俗Ⅹ-52烟火爆竹制作技艺河北省,江西省,湖南省,陕西省传统技艺Ⅷ-86宜黄戏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传统戏剧Ⅳ-38徽剧安徽省,江西省传统戏剧Ⅳ-29灯舞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传统舞蹈Ⅲ-45锡雕浙江省,江西省,山东省,辽宁省传统美术Ⅶ-62采茶戏江西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Ⅳ-65客家古文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传统曲艺Ⅴ-120盾牌舞浙江省,江西省传统舞蹈Ⅲ-10兴国山歌江西省传统音乐Ⅱ-8灯会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湖北省传统民俗Ⅹ-81广昌孟戏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传统戏剧Ⅳ-14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传统技艺Ⅷ-240目连戏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南省传统戏剧Ⅳ-87红茶制作技艺安徽省,云南省,江西省,福建省传统技艺Ⅷ-149道教音乐河北省,山西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海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香港,澳门传统音乐Ⅱ-139赣剧江西省传统戏剧Ⅳ-144青阳腔安徽省,江西省传统戏剧Ⅳ-6伞制作技艺浙江省,四川省,江西省传统技艺Ⅷ-140金星砚制作技艺江西省传统技艺Ⅷ-76九江山歌江西省传统音乐Ⅱ-141西河戏江西省传统戏剧Ⅳ-145歙砚制作技艺安徽省,江西省传统技艺Ⅷ-74民间绣活山西省,江西省,湖北省,四川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传统美术Ⅶ-77加载更多+推荐阅读01江西GDP房价人口江西大数据02江西旅游景点大全江西景点03江西著名人物汇总江西名人04江西旅游攻略大全江西旅游05江西传统文化盘点江西文化06江西著名品牌大全江西品牌07江西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地标08江西美食最全攻略江西美食09江西学校名单汇总江西教育10江西便民服务信息江西名片

       今天关于“得胜鼓是哪里的民间艺术”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得胜鼓是哪里的民间艺术”,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